中国人很注重人的名字。一个好的名字,不仅朗朗上口,便于记忆,又耐人寻味,令人愉悦。很多名字,体现着取名者对此人或家族中人的殷切期望。有些名字则有着深深的时空烙印,名字中蕴涵的事物体现着该事物在当时的地位与价值,那中国传统取名方法是什么?古人都怎么取名?现在华夏易学姓名文化网带大家了解下。

一、古人起名都有哪些习俗?中国传统取名方法是什么?

节令法

根据孩子出生时的节令与花卉取名。如春慎、夏雨、艳秋、晓冬、兰贞、菊香、月桂、雪梅等。常见于女性。

地名法

有沈申(上海)、王渝根(重庆)、林浙光(浙江)、袁晋(山西)、黄云生(云南),如老舍的大女儿生在济南,就取名“舒济”。也有从祖籍及出生地中各取一字,缀联成名,如张绍庆,祖籍浙江绍兴,出生在重庆,主要都是以纪念为主。

盼子法

父母在连连产下女婴,盼子心切,则会在为女儿取名时用上根(跟)弟、玲(领)弟、招弟、盼弟等有趣名字。

抱子法

夫妇膝下无子,从外地或外姓抱养一个孩子。此类孩子的名字中,常有一个“来”字,如来宝、来娇、来根、来发。

动物法

据老年人说:猪狗牛羊等牲畜是下贱动物,因其下贱,故不被邪鬼注意,取作人名,孩子容易养大。如阿羊、阿牛、阿猪、小兔、小狗等等。另外有一类名字与此相关,是以孩子出生年份的生肖取名,如龙、家骏(马)、玉兔、牛刚、寅虎等。此类用字在农村较常见。

体重法

鲁迅的小说《风波》中描绘:“这村庄的习惯有点特别,女人生下孩子,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,便用斤数当作小名。”如“九斤老太”,这是浙东民间的一种特殊取名风习。

排行法

兄弟双名,其上字或下一个字相同,叫排行。如:《左传》长狄兄弟四人,名为侨如、焚如、荣如、简如。又如《水浒传》中的阮小二、阮小五、阮小七。

继拜法

有些为人父母者,认为自己的孩子命薄,非有两姓以上的人共养,才能成人。于是将孩子过继给异姓夫妇,再拜请他们另取新名。这类孩子的名字往往为某姓的养子之意,如:何养、周留根、张清(请)苗、郑抱贤(婴)等。

五行法

根据五行缺行取名,这在我国40岁以上的人名中占的比例较大。旧时民间取名,要请卜卦者推算“八字”、“五行”;假如某人命中五行缺少某一行或二行,那就得用缺行之字,或用缺行作偏旁的字取名补救,否则孩子就命途多舛。如鲁迅小说《故乡》中闰土的取名:因为他是“闰月生的,五行缺土,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”。又如方有海(缺水)、张鑫(缺金)、高森泉(缺木水)、徐炎坤(缺火土)等人名,亦是以五行法命名的。